中醫治未病
冬病夏治三伏貼
- 分類:中醫養生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2-09-30 16:48
- 訪問量:
冬病夏治三伏貼
冬病夏治理論是中醫學防治疾病的一個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根據《黃帝內經》中“不治已病,治未病”、“春夏養陽”、“擇時施治”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通過適當地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藥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體現了中醫學中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整體觀念和對疾病重視預防為主的理念。
冬病夏治三伏貼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通過辯證論治,用特制的中藥敷貼于人體穴位,以固本扶正,祛除病邪,調節臟腑,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的一種中藥外治方法,達到化濁解毒、鼓舞正氣、平衡陰陽、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三伏貼理論來源
三伏天是依據傳統的干支紀元法推算而來的,頭伏的第1天為夏至后的第3個庚日,10天為伏,中伏的第1天也是庚日,以此類推,末伏的第1天也為庚日。十天干中,庚辛五行屬金,與肺臟相應。而庚是第1天屬于陽;辛是第2天,屬于陰;在庚辛日貼敷均可補肺氣,但庚日貼敷效果優于辛日貼敷效果。因此,三伏貼通常定于每伏的前2天是為了與天干的庚辛相對應、與肺金相對應。
《素問·六節藏象論篇》的“長夏勝冬”在季節五行歸類中,長夏屬土,冬屬水,土克水為五行相克規律。人體在長夏時節補充陽氣,冬季便可以抑制寒邪,不易感受寒邪而致病,能起到防治虛寒性病證的效果。三伏貼在長夏陽盛時,于特定的穴位上敷貼溫肺祛寒藥物,以達補脾益肺、扶陽驅寒之功,補足了長夏之陽便可減少冬季虛寒性疾病的發生。
冬病夏治三伏貼注意事項
“三伏貼”的敷貼對象年齡適用于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同時貼敷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貼敷時間:兒童貼敷2小時,成年人貼敷4至6小時;
2、如果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發燒不能貼敷,需要等身體恢復后再貼敷;
3、懷孕期間禁止貼敷;
4、特殊體質及有接觸性皮炎以及貼敷局部皮膚破損者不宜貼敷。
冬病夏治三伏貼一定要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進行。三伏貼除正確取穴、因病施治外,還要注意遠離空調、少吃冷飲等。特別強調的是,三伏貼貴在堅持,一般需要連續貼敷3年,患病時間較長的還可4年或者5年的時間,只有堅持按療程貼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