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
春季養生需防火 順應時節給自己降降火
- 分類:中醫養生
- 作者:楊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6-04-01 00:00
- 訪問量:
春季養生需防火 順應時節給自己降降火
氣溫逐漸上升,春天馬上就要到了,可隨著自然界萬物復蘇,陽氣上升,人體肝、膽、胃腸蓄積的內熱容易被擾動,出現春燥,加之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此時的氣候特點就是干燥多風,天氣變化反復無常,較難保持人體新陳代謝的平衡和穩定,因此會出現一些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紅赤干澀,鼻腔熱烘火辣,嘴唇干裂,口舌生瘡,食欲不振,大便干結,小便發黃等 “上火”癥狀。
唐山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朱葉珊介紹,從中醫上講,肝臟具有升發調達、儲存血液、舒暢情致的作用,與春季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相對應。所以,春季與肝相和,春季上火則多為肝火,肝火旺盛時常伴有性急易怒,眩暈頭脹,口苦咽干等癥狀,但春季上火還不單是肝火,當傷肝化火,火邪及胃時,還易引發胃火,表現為多食善饑,渴喜冷飲,便秘等癥狀,對于老年人腎臟虧虛,在春天肝陽旺盛,容易導致腎陰虧虛,從而容易出現腰膝酸軟,入睡困難,失眠,手足心熱,陽痿早泄,盜汗等癥狀。
對于不同的“火”,如何采用不同的治療和保健方法來應對呢?專家指出,由于肝火與外界刺激、情志不遂有很大關系,所以調整情緒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暢有助于調節體內的火氣,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保持積極的心態,采用適當的心理疏導,也可避免心理焦慮發生。經常熬夜會打亂人體正常的作息時間,肝臟也不能正常休息和排毒,重了肝臟本身的負擔。養成不熬夜的良好作息規律,鍛煉身體也很重要。飲食上要預防肝火旺,不宜吃辛辣、海腥、過膩過酸、煎炸食品,以及羊肉、海蝦、肥肉、烏梅等,以免火上澆油。多吃甘淡性溫微辛之食物以養肝,也可泡制枸杞菊花茶以清肝火。針對胃火應當遵循清熱、清滯的原則,要飲食節制,肥甘厚味、甜糯滋膩的食物少吃,增加黃綠色蔬菜與時令水果,以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的不足,并且適當注意口腔衛生。藥療方面,可用川蓮、燈芯花、蓮子芯、麥冬等瀉胃火。出現便秘則宜“潤”不宜“瀉”,以潤腸通便為治療大法。腎火屬于虛火,老年人多見,平時飲食上應少吃刺激性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涮羊肉等,多吃清淡滋補陰液之品,如龜板膠、六味地黃口服液等。還要多食富含維生素B族、C族及富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蛋黃、西紅柿、紅薯、胡蘿卜、橘子等。還能通過點揉翳風穴(位于耳垂后方的凹陷處)來緩解耳鳴病癥。
總之,只有在春天做好養生工作,時不時的給自己降降火,才能順應季節,固護內臟,保持充沛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