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天地
蠟療技術
- 分類:中醫護理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6-03-25 00:00
- 訪問量:
蠟療技術
蠟療技術是將加熱熔解的蠟制成蠟塊、蠟墊、蠟束等形狀敷貼于患處,或將患部浸入熔解后的蠟液中,利用加熱熔解的蠟作為熱導體,使患處局部組織受熱,從而達到活血化瘀、溫通經絡、祛濕除寒的一種操作方法。
一、適用范圍
適用于各種急慢性疾病引起的疼痛癥狀;創傷后期治療,如軟組織挫傷范圍較大者、關節扭傷、骨折復位后等;非感染性炎癥所致的關節功能障礙,如關節強直、攣縮等癥狀。
二、評估
1.病室環境及室溫。
2.主要癥狀、既往史及過敏史。
3.對熱的耐受程度。
4.體質及局部皮膚情況。
三、告知
1.基本原理、作用及簡單操作方法。
2.衣著寬松。
3.局部有灼熱感或出現紅腫、丘疹等情況,應及時告知護士。
4.操作時間一般為30~60分鐘。
四、物品準備
治療盤、備好的蠟、紗布、搪瓷盤或鋁盤、塑料布、棉墊、繃帶或膠布、測溫裝置,必要時備屏風、毛毯、小鏟刀、排筆、毛巾等。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對醫囑,評估患者,做好解釋,確定蠟療部位。囑患者排空二便,調節室溫。
2.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充分暴露蠟療部位皮膚,注意保暖及隱私保護。
3.清潔局部皮膚,若采取手足浸蠟法,則協助患者清洗手足。
4.根據患處情況,選擇合適的蠟療方法。常用蠟療方法:
(1)蠟餅法:
將加熱后完全熔化的蠟液倒入搪瓷盤或鋁盤,厚度約2~3cm,冷卻至初步凝結成塊時(表面溫度45~50℃),用小鏟刀將蠟餅取出,敷貼于治療部位。初始時,讓患者感受溫度是否適宜, 5~10分鐘能耐受后用繃帶或膠布固定,外包塑料布與棉墊保溫,30~60分鐘后取下。
(2)刷蠟法:
熔化的蠟液冷卻至55~60℃時,用排筆蘸取蠟液快速、均勻地涂于治療局部,使蠟液在皮膚表面冷卻凝成一層蠟膜;如此反復涂刷,使在治療部位形成厚度0.5~1cm的蠟膜,外面再覆蓋一塊蠟餅,或者用塑料布及棉墊包裹保溫。
(3)浸蠟法:
常用于手足部位。熔化的蠟液冷卻至55~60℃時,在手足部位先涂薄層蠟液,待冷卻形成保護膜;再將手足反復迅速浸蘸蠟液,直至蠟膜厚達0.5~1cm成為手套或襪套樣;然后將手足持續浸于蠟液中,10分鐘左右取下蠟膜。
(4)蠟袋法:
將熔化后的蠟液裝入耐熱的塑料袋內,排出空氣封口。使用時需采用熱水浸泡加熱,蠟液處于半融化狀態,以患者能耐受的溫度為宜,敷于治療部位。
5.觀察患者局部皮膚情況,詢問有無不適感。防止蠟液流出。
6.操作結束后,協助患者清潔局部皮膚,整理衣著,安排舒適體位。
六、注意事項
1.局部皮膚有創面或潰瘍者、體質衰弱和高熱患者、急性化膿性炎癥、腫瘤、結核、腦動脈硬化、心腎功能衰竭、有出血傾向及出血性疾病、有溫熱感覺障礙以及嬰幼兒童禁用蠟療技術。
2.準確掌握蠟溫,涂布均勻,不能用力擠壓。待蠟充分凝固后方可敷上。
3.蠟療部位每次不超過3個,操作時間一般為30~60分鐘。
4.當患者皮膚發紅或出現過敏現象,應立即報告醫生。
5.操作后休息半小時,注意防寒保暖。